近年來,安徽新華學院堅持“教育為民、育人為本、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堅持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的辦學定位,遵循“需求導向、產教融合、錯位爭先、特色發展”的辦學思路,實施“專家治校、人才興校、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的治校方略,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以工、管為主,經、教、文、醫(藥)、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以“一二四五”為抓手,探索出一條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道路。
“一條主線”引領 堅持“育人為本”
學院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條主線”,自建校以來牢固樹立“不管公辦、民辦,都是在黨的領導下來辦;不管體制內、體制外,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都不例外”的思想,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內涵建設。
學院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形成了科學規范、特色鮮明的黨建工作機制。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堅持“育人為本”,利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周末理論大講堂”、《中國故事》和教研活動等方式,開展學習教育,推進紅色基因進課堂;積極推動價值引領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政隊伍與專業教師有機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互動“三個有機”相結合;以價值觀引導融入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傳統文化與時政熱點融入課堂教學、第二課堂融入專業學習實踐“三個融入”,實現70余門專業課程全覆蓋,確保專業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為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學院打造“安徽紅色人文”、《國學》等系列課程,建設了《編譯原理》《政治經濟學》等一批線上線下“金課”,形成了《安徽新華學院課程思政優秀案例集》。此外,學院與六安市舒城縣開發區青墩村、合肥市長豐縣楊廟鎮馬郢社區、高新區玉蘭社區簽訂共建校外大思政育人基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等,聘請全國優秀黨員、全國最美思政課教師路丙輝為學校特聘教授,開展“丙輝工作室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系列活動,教育教學工作呈現出嶄新局面。
筑強“兩支隊伍” 打牢人才基礎
學院持續加強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筑強“兩支隊伍”,實施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干,把優秀大學生發展成黨員,把學生黨員培養為班級模范的“雙培養”機制。
學院重視抓好教師黨員隊伍建設,秉承“早發現、早關心、早培養”的理念,制定了《黨政領導干部聯系青年教師制度》,不斷吸引優秀青年向黨組織靠攏。學院黨委定期研究討論教職工發展黨員工作,在每年的發展黨員計劃中單列中青年教師和學術科研骨干的發展計劃。目前,全校教師黨支部書記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或博士學位的“雙帶頭人”比例達100%。學院始終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在機制建設、教育引導、典型示范、嚴格管理等方面常抓不懈,推動“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入腦入心入行,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
學院重視抓好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堅持“早發現、早引導、早啟發、早教育”的理念。目前,全校85%的學生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堅持開展“榜樣的力量”等優秀典型評選活動,先后涌現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獲得首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的李剛強、參軍入伍數次立功獲評“張思德式好戰士”的李齊寶、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獲得者劉洋等一大批優秀學生黨員代表。學院還開展了“黨員亮身份”活動,鼓勵學生黨員積極參與志愿服務,連續15年開展“格桑花西部助學”活動,援助西部困難學生超過1000名。
開展“四大行動” 夯實組織基礎
學院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實現既要“造形”、更要“鑄魂”的目標,制定出臺《安徽新華學院黨組織作用發揮工程實施方案》,實施組織建設“四大行動”,夯實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組織基礎。實施“強理論促提升”黨建賦能行動,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堅持每月至少舉辦一次政治理論學習,成立“黨課講師團”,開展“微黨課”“學習讀書班”等學習活動;推進“強機制促保障”強基固本行動,優化支部設置,將“支部建在學科上、支部建在專業中”。制定《安徽新華學院關于開展黨支部設置不合理問題整改工作的通知》,對學校10個跨兩個及以上教研室教師黨支部進行整改,開展組織質效提升督查,排查黨支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登記造冊、建立臺賬、督促整改,推動黨支部工作提質創優。
學院組織實施“強能力促質量”頭雁培育行動,選優配強支部骨干力量,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動員學科帶頭人積極承擔支部書記工作,實現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全覆蓋,并定期開展黨務干部線上線下教育培訓;實施“強品牌促特色”典型推廣行動,開展校級、省級黨建“雙創”和“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工作,構建“一支部一亮點、一總支一特色”格局,將“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與院系特色、專業特點相結合,開展“紅色劇場”等匯演、“丙輝工作室助力學生成長成才”“行走的思政課”“青年微黨課”等黨建特色活動。
推進“五個雙向融合” 構建“黨建+”融合模式
學院把黨建要求納入“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切實推進黨建工作和學校中心工作雙向融合、黨的組織建設和“三全育人”工作體系雙向融合、干部隊伍政治能力提升和行政崗位能力提升雙向融合、黨建考核和崗位業績考核同步開展雙向融合、學校黨建工作與校企地黨建共駐共建雙向融合“五個雙向融合”的工作機制,逐步構建“黨建+”融合模式。
學院積極推進“黨建+大思政”建設,緊扣立德樹人教育任務,與合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合作,在安徽革命烈士陳列館掛牌“安徽新華學院紅色文化實踐教育基地”;與合肥市蜀山烈士陵園管理處合作,掛牌“思想政治理論課共建單位”;與安徽省中共黨史研究院、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渡江戰役紀念館合作,積極開拓紅色文化資源,推進紅色基因進課堂,開展黨建系列活動、“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微視頻”“紅色經典誦讀”等紅色傳承系列活動,將紅色教育融入教學、科研、實踐,有效構筑起“大思政”育人格局。
學院不斷推進“黨建+人才”培養建設,強調關注家庭經濟有特殊困難、學習吃力需特殊關注、心理有特殊障礙、身體有特殊疾病和特殊敏感期言行偏激的“五特學生”,牽頭建立健全特殊群體幫扶體系,構建了“幫扶、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幫扶工作機制和心理幫扶教育體系,形成了“愛與責任、有教無類”的“五特學生”心理育人協同與長效機制。為進一步促進學生就業,學院開展了專項行動,走進園區、行業、企業,拓展就業渠道,挖潛就業崗位,舉辦系列校友企業專場招聘會,邀請杰出校友進校與畢業生面對面分享成長經驗、傳授就業創業技能,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就業心態和健康的擇業觀,全方位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成果顯著。學院畢業生近3年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教育教學成果日益凸顯。
未來,學院將堅持“教育為民、育人為本、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繼續完善黨委高度重視、基層強力推進、黨員主動服務的“黨建+就業”服務模式,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作者:王孝武 邸建偉)